好人理应有好报——我市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突患重疾陷困境
“经过医护人员8小时的手术抢救,他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回忆起5月2日的一幕,我市第九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丁俊的母亲喻国珍仍心有余悸,在她看来,儿子常说的“多做好事,积福报”的“福报”或许就是死里逃生。
1984年出生的丁俊个子不高,体态偏胖,妥妥的普通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却有着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自2003年高中毕业开启人生第一次献血以来,截至2021年10月他已累计献血42次,全血献血总量8200毫升。
或许,这么多次的献血,丁俊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他而获救,但他却知道,自己2021年10月的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让一名12岁的男孩重获新生。
6月21日,在破旧的木抽屉里,喻国珍翻出一摞摞被丁俊珍藏的证书,当中有“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造血干细胞捐献等荣誉证书,还有一封被保存完好的信封。信封里有两封信,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受助人父子所写。尽管信件已有3年时间,但却被保存的十分完好,看得出丁俊对它十分重视。
信件的内容令人感动,其中,由受助人12岁男孩写的文字里,有这么一段:“叔叔,谢谢你捐献造血干细胞给我,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让我有机会和弟弟一起长大,孝敬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我病好了回到学校,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医,既能救死扶伤,又能像爸爸一样当军人,更期待将来有一天我们能见面,让我当面感谢你,谢谢你这位恩人,叔叔,最后祝你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好人一生平安。”
孩子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然,丁俊给予的不只是孩子重获新生的机会,更让善良和爱得到了传播。
现年63岁的喻国珍难忘5月2日晚的那一幕。已退休的她,为了贴补家用,仍在超市上班,当晚9点半,她一如往常地在超市门口等待儿子接她下班,但一直等到10点多,还是没有看到丁俊的身影,“我走回家时,差不多11点左右,就看到丁俊倒在地上人事不知。”
“120救护车把儿子送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检查是脑出血,于凌晨3点进入手术室,一直到上午11点左右才出来。”喻国珍说,丁俊推出手术室后,一直在ICU呆了10天左右才出来,“万幸的是捡回了一条命”。
记者从丁俊的“疾病证明书”中看到,诊断一栏写着:1.基底节出血(左侧);2.多个脑室出血;3.重症肺炎(双侧);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6月21日,记者在康复科病房看到丁俊时,他正坐在轮椅上,与他交谈时,能辨别出他思维还算清晰,但口齿表达还含混不清。一旁,喻国珍告诉记者:“后续还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康复治疗。”
丁俊的童年并不美满,7岁丧父的他,自小便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不美满的童年,却阻挡不了积极面对人生的种子生根发芽,高中毕业就开始献血的他,还是一名篮球爱好者,因为他为人热心、善良,也因此交到了许多球友,在球友得知他突发重疾入院治疗,立马联系上记者,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让好心人能帮帮身陷困境的丁俊一家。
喻国珍告诉记者:“丁俊患病后,我第一时间将自己唯一一套经济适用房卖了。大半辈子积蓄换来的一套房,刚刚装修完,还没入住,就给别人了,但没有其他办法。”
如今,喻国珍暂住在自己父亲留下的一套瓦房内。记者现场看到,这套位于酱油弄的瓦房,客厅和两间房间都非常狭小。喻国珍说:“这套房是我父亲留给我两个弟弟的,我现在没有房子,只能暂住在这里。”
“丁俊患病后,市红十字会、血站和古窑(丁俊患病前工作的企业)都送来了慰问金。”喻国珍对这些部门和企业都满怀感激,但她却不得不担忧今后的生活,“我现在退休金2700多,为了照顾丁俊也无法外出工作,丁俊还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今后的日子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
最新新闻
-
凝聚申遗共识 践行使命担当——市红十字会开展申遗专题主题党日活动
2025-05-16 -
千年瓷都的爱心回响
2025-05-09 -
“生命· 希望”景德镇市2025年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
2025-04-04 -
景德镇市红十字会积极参与景德镇市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月暨赣法云客户端“云端学法”推广活动
2025-04-01 -
市红十字会召开党组会(扩大)会议 研究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