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捐献常见问题解答(二)
12、什么情况下可以器官捐献?
1.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
4.家属(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献器官;
5.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
13、可以活体捐献器官吗?
我国开展的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除给自己的亲属外不可以活体捐献器官。
14、如何送出这份厚重的生命礼物?
当生命离去时,经医学评估合格,家属一致同意,在协调员的见证下,按捐献意愿获取器官。捐献的器官公平公正分配给器官衰竭患者,移植到患者体内,另一个生命重生。
15、只同意捐献某些器官,其他器官会被摘取吗?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会与捐献者家属书面确定捐献意愿,器官获取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捐献器官。
16、器官捐献是否会令遗体遗容受损?
器官获取时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并且恢复遗体原貌, 在场全体人员会向捐献者默哀缅怀,捐献全过程体现对捐献者的尊重。
17、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由捐献者家属承担吗?
凡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需家属负担。
18、捐献者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报酬吗?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遵循“无偿”的原则,反对任何以获得经济报酬为目的的器官捐献。捐献者家属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的人道慰问和困难救助。
19、捐献器官是否可以指定给某位特定人员?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捐献的器官根据国家器官分配和共享政策,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公平、公正进行分配,将会分配给最适合的器官衰竭患者。
20、捐受双方是否可以了解对方信息?
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在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采用双方互不知晓信息的“双盲原则”。如果捐献者家属或接受者需要,并经对方同意,相关工作人员可在“捐”与“受”之间传递关怀。因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工作需要,并经人体器捐献管理机构征得捐受双方同意,可在特定的场合下互相见面,但不提倡捐双方建立直接的联系。
21、捐献完成后还会做哪些后续工作?
向捐献者家属颁发荣誉证书,将捐献者信息铭刻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纪念园,供捐献者家属和社会公众缅怀纪念,还会定期举办缅怀纪念活动,在全社会弘扬捐献者的大爱与奉献精神。
22、器官捐献与遗体、角膜、组织捐献有何不同?
器官捐献与遗体、角膜、组织捐献在捐献的条件、捐献的流程、捐献后的使用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各地政策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还应咨询当地红十字会主管部门。
最新新闻
-
市红十字会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02-25 -
领会精神,对标落实——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5-01-05 -
学习交流促发展,携手共进谱新篇
2024-12-27 -
景德镇市举行依法治会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4-12-23 -
市红十字会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推进会暨年度工作总结会
2024-12-20